*本文将作为互联网创业研究的补充内容
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2008年3月,我国移动通信的用户人数已经超过5.7亿,通过手机上网的人数也达到3000多万,加上其他移动智能终端无线上网的用户有5000多万,这些数据还在不断地增长中,到2011年国内移动互联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元。移动互联网俨然已成为无数企业垂涎已久的一个金矿,这些企业都在费尽心思地考虑如何进入到这个宝藏中去,掘到属于自己的一桶金。
那么,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业务究竟有什么不同?移动互联网与我们正在使用的移动电话有什么区别? 移动互联网能够带给企业什么样的机会?发展移动互联网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 下面的介绍将会为你一一解开这些移动互联网的疑问。
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业务的比较
传统互联网造就了一大批的互联网精英和优秀的企业,很多人相信在无线互联网领域也会理所当然造就一大批的成功者,在传统互联网上成功的商业模式在无线互联网上同样会成功。然而实际情况是,无线互联网发展了这么多年,除了运营商,我们并没有看到多少成功的企业。
无线互联网业务发展缓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带宽的限制。传统互联网内容的海量增长建立在固网接入带宽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传统互联网的发展其实是伴随着带宽的增长随之而来的。传统的上网方式从拨号上网到宽带上网,接入带宽也实现了“吉比到小区,百兆比到大楼,十兆比到桌面”。而目前移动GPRS的下载速率大概为12Kbps-100Kbps,要完全满足未来移动4亿用户实时在线的流媒体业务,就要把带宽提高到10M,带宽增加近150倍,而基站的数量也将增加到现在的10倍。中国移动现在有30万个基站,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移动要建设300万个基站才能满足网络带宽需求,高密度会带来巨大成本,这对移动运营商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压力。由于移动互联网带宽的限制,多数在互联网上能实现的应用在移动互联网上会行不通,这是移动互联网迟迟没有爆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固定电脑与移动终端设备性能的差异也导致了移动互联网应用范围的限制,由于移动终端的屏幕大小、CPU处理能力、内存容量等方面与固定电脑还有着较大的距离,很多应用无法在终端上开展,这直接限制了无限互联网企业的服务内容提供。
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有着很多的差异性,也有很多的共同点。传统互联网由于电脑大屏幕和更大的储存容量,而且传统互联网络接入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好,所以基于电脑的互联网内容和应用近十年获得了快速发展,随着电脑的普及,传统互联网成为大众获取海量信息的重要通道。WAP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应用技术,在手机上网条件不够理想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了通过手机上网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成熟,手持终端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会不断融合,从而加快互联网用户向手机上网用户的转移。移动网络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和手机上网资费下降等等,会促使中国手机上网用户呈现爆炸性增长。
移动互联网与移动通信业务的比较
很多人对移动互联网和以语音业务为主的移动通信业务没有很清楚的区分,其实这两者区别还是很大的。
首先,移动互联网业务支持大量带宽和高速下载。如果使用P2P来下载电影,一部电影可能就需要3G流量,在这方面语音网与互联网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其次,同语音业务相比,移动互联网数据的传输更趋向于不连续性和突发性。互联网用户可能只需要10%的时间打开网页,占据网络带宽,其他90%的时间用来浏览网页内容,这与移动通信网的实时在线,实时占据带宽也不一样。
此外,移动互联网还需要解决IP地址问题。目前中国移动有4亿在线用户,如果保持客户实时在线,就需要4亿个IP地址。全球有35亿-40亿移动用户,如果为每个用户都安排IP地址的话,显然是不够的。
移动互联网能够带给IT企业什么样的机会?
目前阶段,IT企业要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有三种可能的方式,一种是作为服务提供商,一种是作为内容提供商,一种是成为技术产品提供商。
作为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能够在手机上实现的移动互联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接入运营商提供各种收费的数据业务,也称为官方的WAP网,如移动梦网,联通无限;另外一种是接入WAP公共互联网,也称为免费的WAP网。
移动近期开展了一项名为ADC的业务,与电信之前的“商务领航”模式类似,企业可以将开发的具有无线功能的软件产品提供给移动的ADC平台,就如同将商品放在移动的货架上,依靠移动的渠道来销售软件产品。
企业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
由于运营商的主导地位以及配套商务系统的缺陷,在面临严酷竞争的环境下,整个行业除了少数与运营商有很好的合作关系的内容提供商外,大部分内容提供商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
新兴的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业务的公司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关键的问题是在目前的技术环境和商业环境下通过何种商业模式获得收益,用户收费模式受制于用户数量、内容开发和运营成本;销售模式能够适应的产品种类和带来的销售量极为有限;广告模式更是受到诸多的限制;其他的方式也并没有任何营利的案例。
移动互联网在国内目前无论从技术、商业模式、商业环境、用户习惯研究等方面都很不成熟,行业价值链还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相信,在未来内容的需求是极大的,移动互联网会有很大的发展机会。只要价值链上个参与者共同完成市场的启动,按照合理的方式平衡各方的利益,一定能实现多赢,因为我们相信,没有内容也就不会再有移动互联网市场。
2008年9月11日星期四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